解析miRNA與系統性狼瘡疾病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香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易感基因miR-146a,這是首次鑒定出miRNA分子啟動子區域與狼瘡疾病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SNP,對于今后發展miRNA為靶點的干預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Genetic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沈南教授,其早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任上海風濕病學研究所副所長,分子遺傳學研究室主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風濕病學科副主任,教授。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羅曉兵博士,這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項目的支持。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具有極強遺傳傾向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病,I型干擾素通路過度活化是其重要的分子表型。microRNA(miRNA)在維持免疫系統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沈南教授研究組前期研究發現,miRNA表達或者功能的異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存在miR-146a表達缺陷,引起I型干擾素通路過度活化,進而參與紅斑狼瘡疾病的發生發展。
最近,該課題組羅曉兵博士在沈南教授的指導下,找到了miR-146a參與狼瘡發病的分子遺傳學證據,并發表了題為“A Functional Variant in MicroRNA-146a Promoter Modulates Its Expression and Confers Disease Risk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的研究論文
該項研究采用候選基因測序的策略,選擇大樣本的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在多個人群中發現miR-146a啟動子區域存在一個重要的SNP與SLE顯著相關。攜帶疾病相關等位基因的個體,其miR-146a基因表達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體外功能研究亦證實,此疾病相關SNP不同的基因型與已被報道的狼瘡易感基因ETS1編碼表達的蛋白轉錄因子結合能力不同,增加或者降低ETS-1表達水平可導致miR-146a啟動子活性的改變。遺傳學分析也證實,ETS1與miR-146a可相互影響,在狼瘡發病中發揮疊加效應。
該項研究首次鑒定出miRNA分子啟動子區域與狼瘡疾病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SNP,同時也例證了復雜性疾病中多個易感基因通過相互作用從而共同參與疾病的發生。